回顾“2009年无人机黑飞事件”,警惕安全隐患

wy1280 340 0

2009年无人机“黑飞事件”是一次惨痛的教训,这次事件凸显了无人机应用进入实用阶段后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。 回顾这次事件,我们应该更加警惕无人机的安全风险,并加强安全管理工作。

“黑飞事件”最初发生在2009年11月,一架美国空军 MQ-9 纳入 Excalibur 的无人机在阿富汗上空一架 C-130 运输机的近旁航行。作为试验,MQ-9 未经任何正式许可,侵入了 C-130 的空域。导致C-130的机组人员不得不规避,避免了潜在的风险。这次事件引起了空军和美国国会的高度关注,并触发了对无人机进行细致审核的调查。

回顾“2009年无人机黑飞事件”,警惕安全隐患

无人机的安全隐患也有其根源和源头。无人机的开放式控制和无线电通信技术,既使其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实现控制,也让它成为不法分子进行恶意攻击的一个新的目标。恶意攻击者可以轻易地接管无人机的控制信道,使它不听话,甚至将其转变为武器攻击备器。此外,无人机的通信系统通常不加密,很容易被干扰、窃听和破解,带来其它的安全隐患。

例如,在2020年,美国空军通过演习发现,恶意攻击者成功侵入无人机的荧光屏,改变无人机传输的图像,使无人机显得离目标物体更远,从而导致误解,影响人员决策。这个技术被称为“荧光干扰”,是无人机攻击的新型种类。

也可以考虑对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隐患测试、安全规范控制和保障措施。例如,可以加强公司的安全宣传和素材管理,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。此外,还应让使用无人机的员工及时报告问题、培训角色和责任感等不同方面的知识。这是企业保证员工及底座安全的责任,也是企业整体管理的重要环节。

综合以上考虑,无人机安全是我们必须严谨对待的问题,保护各种文明、人员、资产和财产,防止恶意攻击和影响机器的控制方式。只有不断提高各种技术的安全水平和全面整体的防范措施,才能更好地保护无人机的安全。